武进天气:

您当前的位置 :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渔光互补点亮“绿色经济”
来源: 作者: 日期:2024-05-15  报料热线:86050111

  坊东村千亩养殖塘

  从百米高空向下看去,排列整齐的光伏板覆盖了前黄镇坊东村的千亩养殖塘,为水下生态系统撑起了一把保护伞。在风的助推下,12台高耸的风力发电机匀速运行,持续不断提供绿色动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速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对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风光一体化项目,中核汇能江苏能源有限公司九洲前黄光伏电站基地可实现电站整体24小时不间断发电。“项目占地1600亩,其中1500亩为渔业养殖区。”光伏电站工作人员黄吕双告诉记者,该项目采用天合光能双玻组件、金风科技永磁直驱2.5兆瓦风机、华为智能化光伏发电管理系统技术以及苏文电能智能化输配电系统,实现了清洁能源的智能制造。去年,项目发电8500万千瓦时,相当于3万余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节约标煤25200吨,年减排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约17150吨、二氧化硫7150吨、粉尘242吨,为当地乃至区域的“双碳”目标贡献强大力量。

  由于光伏板的遮挡,水下温度明显降低,有效阻止强光照射引起的水质污染。在连片阴影中,工人们驾驶着小船,小心细致地将一只只珠蚌放置到水中。“我们采用鱼蚌混养的养殖方式,形成一套生态立体循环系统。每一只蚌都是一台‘小型水质过滤器’,既可以吃水里的浮游生物,也可以吸收鱼的粪便。”常州市芙蓉珍珠养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娟介绍,在距离水面30厘米处吊养珠蚌,每亩水面投放800至1000只珠蚌,这种养殖模式充分利用池塘水体空间,水体中的饵料也能够物尽其用,达到效益最大化。

  “蚌肉可以食用,蚌壳能够加工成饲料或种核,珍珠可做成饰品或磨成珍珠粉,浑身是宝。”王娟透露,以前鱼塘每亩可产生效益7000元,鱼蚌混养后每亩效益近3万元,效益翻了几番。

  一块土地,既能发电,又能进行渔业生产,还兼顾了生态环境,实现了一举三得。下一步,我区将继续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持续推进新誉集团渔光互补产业园项目建设,打造集渔业发展、光伏发电、产业链延伸、特色农旅于一体的集成化特色生态园区,探索一条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渔光互补点亮“绿色经济”

责编: 孙婷婷

苏ICP备10099057号-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10007
版权所有 武进区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19-8657103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