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天气:

您当前的位置 :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冬训聚能量 蓄力再出发
来源: 作者: 日期:2024-05-17  报料热线:86050111

  丫河里主题公园里的微党课

  湖塘“蒲公英”走进湟里镇寸心书院

  党员冬训,是一场理论学习的盛宴、一次政治品质的锤炼,更是一项筑牢基层战斗堡垒的有力举措。2023—2024年度党员冬训,我区放大“吾常学、吾来讲、吾在行”党员冬训项目品牌效应,紧扣重点主题,贴近基层实际、党员需求,创新形式、丰富内容,紧扣“力量、载体、服务”三大元素,推动党员冬训老课题永葆新活力。

  花式冬训 学习深度更广

  在丫河里主题公园聆听江苏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周杨带来的微党课《夯实组织堡垒 赋能乡村振兴》,在武进工匠学院了解开展乡村振兴产业人才培养的工种、课程和“乡村工匠”培训服务等内容,牛塘镇丫河村党总支联合塘口村党总支,将辖区内的活动阵地串点成线,打造“骑行课堂”;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小品《新农人的绿洲梦》、情景剧《书包里的秘密》等文艺作品,送到群众家门口,洛阳镇以“文艺+理论”将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到百姓心坎里……

  党员冬训是凝聚干事创业精气神的“充电桩”。我区不断开辟多元阵地、延伸冬训触角,推动党员冬训焕发新内涵、释放新温度、展现新成效。“牵手”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建设一批党的创新理论基层宣讲团,聚智发展、精准送“理”,实现高校与基层、师生与党员的双向奔赴。创新推出“行走的冬训”,镇与镇开展“双C·理论走亲计划”,机关部门送宣讲送理论进“两新”阵地,镇与理论宣讲名师工作室等联建联训,推动冬训形式活起来,让党员群众动起来。

  把宣讲课堂安在“云端”、讲在“线上”。我区还整合各类平台载体资源,制作冬训微课30余部、微视频40余部;开展党课直播,直播间共计6万人观看;冬训期间开展线上宣讲1000余场,覆盖人次逾20万。在生活场景打造体验式学习,组织“海棠‘话’事”“春风里的小课堂”等理论宣讲活动,在人才集市设置理论“充电站”,发挥秋白书苑、阳湖书房等阅读阵地优势,以书记荐书、党员领读、送学上门等形式,打造“冬训+阅读”学习新模式。

  学用转化 充电加能“履新程”

  党员冬训,不止于学,更在于做。走访慰问困难群众、为全区100户困境儿童的“梦想家”赠送定制的“强国读书角”、在全区范围设置镇级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点……我区将志愿服务与党员冬训紧密结合,提高基层党员实践能力。

  位于武进国家高新区的金逸院线星湖影城,周围大型企业多,通过打造“劳模工匠”主题影院,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湟里镇河南村的希望书厢,村民不仅可以畅读近万册书籍,还能直接用手机扫码进行阅读……文明实践有“力度”,党员冬训有“深度”,群众心中有“温度”。去年,我区发布志愿服务项目256项,形成29项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资源清单,把基层所需、群众所盼的优质资源沉下去。

  党员冬训以“实”践行,我区持续擦亮“A武进”营商环境品牌,围绕数字政府建设、企业开办等方面连续推出9批共78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让广大企业和群众享受到实惠。举办云招聘、校园巡回招聘会等50余场次,采集、开发就业岗位4.76万个,推动城镇新增就业1.78万人。“红小二”党员志愿服务队通过调研走访、重点企业监测、企业挂钩联系等制度,推行服务承诺,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实现服务企业“零距离”、服务群众“心贴心”。

  党员冬训“常训常新、常新常训”。下一步,我区将充分发挥党员冬训补钙强身、充电续航、加油鼓劲作用,在“常态化”上下功夫,在“创新化”上求突破,在“精准化”上见实效,把党的科学理论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践力量,将冬训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冬训聚能量 蓄力再出发

责编: 孙婷婷

苏ICP备10099057号-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10007
版权所有 武进区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19-8657103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