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天气:

您当前的位置 :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正文
武进国家高新区北区:“情暖小北” 为爱加码
来源: 作者: 日期:2024-08-09  报料热线:86050111

  近年来,武进国家高新区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集特色志愿服务、非遗传承、传统文化创新于一体,倾情打造“情暖小北”志愿服务品牌,不断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多样化、常态化,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枝繁叶茂、开花结果,一幅“温暖小区、幸福小城”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党建+队伍 让文明实践有“根”

  “孩子们,叠军被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纪律和毅力的体现。”

  “看,我也叠出‘豆腐块’了!”

  在7月底马杭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的“薪火永传承 奋斗新时代”主题活动中,社区退役军人沈晨昊以叠军被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从小事培养坚强意志,在他们的内心播撒下军旅情怀的种子。

  近年来,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坚持党建引领,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构建了“1+10+10+N”的志愿服务体系,即以1支“情暖小北”志愿服务队为统领,10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和10支社区志愿服务队为骨干力量,按照“专业+群众相互补充”“专职+业余相互辅助”原则,整合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和网格员、社工、调解员、教育工作者等N支队伍,引导志愿力量向专业发展,培育一批文明实践的“主力军”。

  在“‘锋’味入古方,‘益’起志愿行”主题公益集市上,10多个共建单位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宣讲政策等形式,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志愿者们打开便民工具箱,为居民提供磨刀、测量血压血糖、中医推拿等服务;李公朴小学和李公朴幼儿园的师生开展爱心义卖和志愿捐赠……志愿队伍齐上阵,共同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圈”,做到为民服务“零距离”。

  基层党建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同频共振。据悉,今年以来,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累计开展志愿服务297次,服务群众14258人次。

  清单+项目 让文明实践有“叶”

  “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活动、“快乐假期 安全同行”儿童暑期安全教育课堂、“弘扬传统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锡剧轻骑兵”主题活动……翻开北区8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计划表,45项活动整合各类资源,将文明新风吹到群众家门口。

  “我们紧扣群众需求清单、北区资源清单、北区服务项目清单,打造‘一网三清单’工作模式。”北区妇联主席、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负责人壮苏君告诉记者,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推出“情暖小北”志愿服务项目清单,立足个性化需求,坚持科学化设计,创新点单式服务。

  同时,北区还按照“政策宣讲户户到、理论传播天天有、答疑解惑时时行”的工作目标,通过党员干部带头上党课、定期举办培训班、基层干部入户宣讲、举办身边的大讲堂等多种文明实践形式,让理论宣讲走深走实、走在前列。创新打造“北雁鸣理”“老崔说事”等一批理论宣讲品牌,利用“小北暖暖”直播平台,开展“百年青春 当‘燃’有我”“筑牢安全防线”等线上直播,线上线下联动,持续掀起学习热潮,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需求+活动 让文明实践有“果”

  春季,北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联合香溢澜桥社区举办以“童趣留春,花意润心”为主题的拓花活动,将传统非遗技艺与儿童教育相结合;夏日,别开生面的“漆扇摇曳 文脉传心”漆扇DIY手工制作,让孩子们在一放、一搅、一提中享受艺术的乐趣……

  麦秆画、虎头鞋、堆花糕团、剪纸……北区范围内有多个别具特色的非遗项目。“通过定向签约、多方合作、文旅融合等方式,将非遗文化传播深入基层‘神经末梢’。”壮苏君说。

  “非遗传承人会现场指导我们,我很喜欢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李公朴小学学生李瑾瑜告诉记者,以非遗项目、二十四节气等为主题的文明实践活动,让他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北区,居民还可以在“解忧茶屋”内讨论最近的烦心事儿;在家庭成长空间,亲子阅读、才艺展示、趣味运动会等以妇女儿童为主体的多元化主题活动常态化开展;儿童议事会、儿童园地等平台载体,构筑儿童友好“护苗圈”、“生活圈”、“服务圈”和“梦想圈”……

  “我们整合包括非遗工作室在内的50多个具有服务功能的阵地,把宣传教育阵地搬到百姓家门口,推动文明实践工作落地生根。”壮苏君介绍,下阶段,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将持续打造“情暖小北”志愿服务品牌,引领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精准化、常态化开展有质效、有特色、有温度的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的幸福生活“加码”。

武进国家高新区北区:“情暖小北” 为爱加码

责编: 孙婷婷

苏ICP备10099057号-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10007
版权所有 武进区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19-8657103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