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乘坐‘理响洛阳’思政巴士,请系好安全带,一起开启四色研学之旅!”近日,洛阳镇依托四色思政地图,创新开展“百姓名嘴”风采展示活动。28名“百姓名嘴”分成实景、宣讲、文艺3个组别,以“行走的思政课”为主题,乘坐思政巴士,沿四色研学线路开启花样打卡,让群众在场景叙事、沉浸式体验的过程中聆听革命故事、感受发展成果、增强文化自信。
四色宣讲项目 实现基层宣讲全覆盖
今年以来,洛阳镇依托“理响洛阳”理论宣讲品牌,按照文艺创作“反映时代进步,贴近群众生活”的理念,打造“初心红”“发展蓝”“生态绿”“治理橙”四色宣讲项目,并从“红、蓝、绿、橙”4个维度,定制“家门口”宣讲地图,精心规划四色宣讲路线,将分散的思政资源串珠成链、连线成面。
“初心红”充分利用洛阳红色资源禀赋优势,用红色故事传承红色血脉;“发展蓝”挖掘改革发展中的先进典型,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发展的时代浪潮;“生态绿”以群众的视角、接地气的语言、听得懂的道理,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洛阳落地生根;“治理橙”用深入浅出的话语阐明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全面构建起乡风文明、民风淳朴、乡村和谐的社会格局。
从王诤故居到民丰村湿地公园,从综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到洛凯企业发展史馆等,4个维度、12个点位,让社会实践的大课堂真正为思政育人目标服务,实现基层宣讲全覆盖、无死角。
实景组:“沉浸式”走近群众身边
“共产党一心为民的宗旨,红军官兵同甘共苦的好作风,让吴人鉴深深折服。他毅然加入红军,并改名王诤。”在“初心红”站点王诤故居,“百姓名嘴”吴梁正向群众宣讲王诤将军的传奇事迹,并不时回答群众提问。在洛凯企业发展史馆,“百姓名嘴”丁撷云通过展馆图片,描绘出一段奋楫笃行的洛凯成长之路;而在民生茶社,“百姓名嘴”陆晓霞从一张茶桌道出了小茶馆里藏着的大民生。讲解现场氛围活跃,有不少群众提问,宣讲员逐一答复,通过“一问一答”的互动交流,不仅让革命历史与发展成果可观可感,也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初心红”站点王诤故居、“发展蓝”站点洛凯企业发展史馆、“生态绿”站点洛阳初中农耕文化馆、“治理橙”站点民生茶社,随着思政巴士,实景组“百姓名嘴”以“宣讲+讲解”的形式,将群众带入了实景课堂,用思政地图上真实鲜活的发展案例,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发展成果、汇聚发展力量。
宣讲组:“微视角”聚焦群众关切
实景组“唱”罢,宣讲组登场。围绕站点对应主题,宣讲组“百姓名嘴”深入基层一线,从“小切口”回应群众关切,将群众最直接的身边事作为宣讲主要内容,让政策理论贯通柴米油盐、走上街头巷尾。
在“初心红”站点,“百姓名嘴”赵凌娇宣讲胡发坚烈士的光辉事迹,以英雄的革命故事激发党员群众的爱国情怀与强国之志;在“生态绿”站点,“百姓名嘴”王陈岑从白墙黛瓦、绿水环绕的场景入手,揭示美丽乡村建设的“绿色密码”就是“村企联建、村民共治”;在“治理橙”站点,“八仙桌、长条凳、几杯茶,三五村民聚在一起话村务、提意见”。“百姓名嘴”吴迪生动讲述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马鞍路径”……
文艺组:“文艺范”打造群众喜爱
站点打卡结束后,“百姓名嘴们”回到了周维芬文艺宣讲工作室。群众们已经翘首以盼,准备观看文艺组“百姓名嘴”的精彩演绎。他们以“合作情景剧”的方式,围绕文明积分主题,再现积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志愿活动计分困难、积分分差小等都是我们的表演素材,让大家了解数字赋能、创新激励在基层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意义。”“百姓名嘴”程雯菲说。
“我们还以生态保护为主题创作舞蹈《一鹭青绿》,向群众传递了‘人人争当绿色使者、生态先锋,为建设美丽中国增绿添彩,共同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生动理念。”参与舞蹈宣讲的“百姓名嘴”王玉冰介绍。
“表演很精彩,宣讲的内容也很容易接受,以后我们也会应用到生活中去。”洛阳镇居民毛锦程对“百姓名嘴们”的精彩演绎连连称赞,他说,这种身临其境、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群众在沉浸式的体验中调动起了参与积极性,更能激发共鸣。
洛阳镇:沉浸式打卡四色研学线路 “百姓名嘴”让思政地图活起来
责编: 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