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是水稻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在武进,虫情监测有了新帮手——AR眼镜。这款科技感满满的设备可以对田间的病虫害实时拍照、上传、识别、分析,测报效率可提升60%。
“纹枯病普查,三级6个,拍照!”上午9时,在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试验稻田里,农业技术人员正使用AR眼镜给水稻“把脉问诊”。以往,病虫害测报工作至少需要两人一起开展,通过眼睛观察、大脑分析、纸笔记录的方式进行,一人找,一人记录。而AR眼镜通过语音控制、自动拍照等,实现了测报工作“单兵作战”。照片传输至后台,通过演算即可精准识别出病虫害的种类、数量和等级。以病虫害稻飞虱为例,AR眼镜能准确识别其种类、翅型、龄期等15项指标。
“AR眼镜实现了对病虫害的准确测报,从而指导水稻病虫害防控。目前,稻飞虱的识别准确率比较高,可达80%以上。”区农业农村局植保科科长周丹告诉记者,传统的虫情监测在人工采集之后需要靠肉眼计数,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对于低龄若虫时期的小虫难以分辨。
“眼下正是查治‘两迁’害虫和纹枯病的关键时期,我们及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等病虫害调查工作,发布及时准确的病虫害情报,让农户在关键时期做好防治工作。”
“与传统人工识别计数、纸笔记录相比,使用AR眼镜测报不仅能提高准确率,还能大幅降低专业技能依赖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字植保能力。”周丹介绍,设备操作非常简单,仅需在传统虫情监测的基础上增加拍摄步骤。农技人员拿着白色的方盘,去田地里采集害虫,通过AR眼镜拍摄识别后,很快手机上就能得到这些害虫的全部信息。
近年来,随着5G、AI、AR、大数据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也得到了更多的智能化支持。目前,全区共有田间害虫智能调查设备16台(套)。这些设备的投入,不仅降低专业技能依赖度,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字植保能力。
“AR眼镜”黑科技护航水稻健康成长
责编: 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