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天气:

您当前的位置 :  > 品质生活 > 副刊 > 正文
从孙权赐名到苏轼题泉:走近武进诗意地名
来源:武进日报 作者:徐福义 日期:2025-04-30  报料热线:86050111

  公元234年,武进设县,孙权取“以武而进”之意命名为“武进”。作为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武进底蕴深厚,这里的村镇名也有着鲜明的江南地域特色。让我们翻开这本用山水人文写就的“地方志”,看武进人如何把历史、传说甚至家族恩怨,都浓缩进一个个诗意的地名里。

  水韵武进 地名中深藏的地理密码

  武进地处长江以南,境内京杭运河、武宜运河、锡溧漕河等河流众多,河网密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其地名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点。桥是生活的记忆,是水乡的重要文化,由桥而产生的地域代称也就顺理成章。雪堰桥、潘家桥、漕桥、湖塘桥、寨桥、牛塘桥、杨桥……这些带“桥”的地名萦绕心头,成为人们记忆中的乡愁所系。

  洛阳镇阳湖村,由古湖泊南阳湖而得名。嘉泽镇夏溪村,因夏溪河得名。蠡河社区,顾名思义与蠡河相关。孟河镇(今属新北区)地名可追溯到唐代,时常州刺史孟简受朝廷之命拓浚河庄河道,南北沟通京杭大运河和长江,后人为纪念其功绩,将此地命名为“孟渎”,镇因河而名,遂称为“孟河”。

  荡,跟水有关的意思主要有两个,一是浅水湖,一是积水长草的洼地,也许这样的洼地水积多了就成了浅水湖。郑陆镇(今属天宁区)有黄天荡村,嘉泽镇有甘荡村。此外,嘉泽镇捕捞村、郑陆镇查家湾等村名也都跟水相关。

  河流的纵横分布,形成了很多有特点的地理区域,在此生活的人们便用这些地形、地理位置命名村镇。牛塘镇的丫河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武宜运河和孟津河交汇的区域,形成了一个“丫”字形水域,此地百姓就按“丫”字命名自己的村子,取名丫河村。洛阳镇东尖村的东南区域原是南阳湖的一块尖角地,村民根据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得出村名。

  湟里镇原来有个村子,紧靠滆湖,传说最早是周姓居民来此定居,随着后代繁衍,规模逐渐扩大,名为“周家湖”。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该村与宜兴的一个乡镇为近邻,又改名为“武宜村”,从字面意思很容易联想到是两城交界的村子。此外,因山名而成的村镇名也不少,如牛塘镇青云村因境内的青云山得名,雪堰镇城湾村因村内的城湾山得名。

  文脉基因 历史名人的“文化带货”

  武进历史文化悠久,圩墩遗址距今已有五六千年,还有独特的“三城三河”形制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春秋时期的淹城遗址。这里的地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其中,并很好地继承和发展。

  洛阳镇,与河南省洛阳市同名。的确,洛阳镇与鼎鼎大名的洛阳古都有密切关系。洛阳镇原名永安里,不言而喻,取永世平安之意。北宋婉约大词人秦观的五世孙秦宗贤从毗陵县新塘乡的秦村迁居永安里,后来,六世孙秦禹夫出任河南洛阳县尉,卒于任上,秦禹夫的儿子秦春扶柩回乡,将父亲葬于老家永安里。因哀痛其父死于洛阳任所,为表纪念,就把永安里改名洛阳,沿用至今。

  嘉泽镇,原为“佘宅”,因北宋熙宁年间状元佘中住宅得名。辛亥革命后,有乡民书楹联“嘉乃丕绩,泽润生民”悬挂巷口,后人取楹联首字,遂为“嘉泽”。

  湟里镇香泉村之名,取自苏轼的一次“打卡”。相传苏轼游玩江南途经滆湖时,因避风上岸偶然来到此地,口渴而饮此地亭下井水,甚感水质甘洌香甜,遂名香泉亭、香泉井,香泉村从其名。

  礼嘉镇政平村,取孟子“君子平其政”句意而得村名。雪堰镇阖闾城村,是因阖闾古城坐落其中而用为村名。圣烈村则是为纪念圣贤的先烈,据说南北朝时期武进和无锡出了两个好县令,吴县令和许县令,后人为纪念二人的贤德,遂取“圣烈”为村名。

  善治密码 民间智慧的生活哲学

  礼嘉镇,由桥而名,桥名原为李家桥,是明嘉靖中期建于集镇区河道上的一座木桥。清雍正七年(1729年),桥西望族孙氏将李家桥木桥改建为石桥,且打算用祖籍“乐安”之名取代“李家”的桥名,但遭到桥东大姓王氏的激烈反对,遂作罢,这也为双方埋下了宿怨。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桥西孙氏再次修桥时,结怨双方都怀着极大诚意冰释前嫌,彰显大家族的美德文化内涵,共同商定取“李家”之谐音“礼嘉”为桥名,意在嘉许礼让和睦之美德。

  《周易·坤卦·象传》中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之语,嘉泽镇厚余村取“厚德有余”之意。前黄镇前进村,取胜利前进之意而得村名;联庆村,取自“联袂齐幸福,全民同欢庆”的对联,亦通俗易懂。南夏墅街道新联村,则是新农民联合起来的意思。洛阳镇民丰村是希望人民丰衣足食之意,寓意美好愿望。礼嘉镇新辰村,则意为新的时刻、新的起点,对未来充满信心。

  还有一些村,因合并而兼顾命名,取原来各自村名中寓意较好或具代表性的字,凑个“好上加好”。嘉泽镇丰杨村,由杨庄村与丰野村各取一字而来。前黄镇坊东村,取夏坊村的“坊”字和东沙村的“东”字而得名。南夏墅华阳村,是原南华、新阳行政村合并,从二村名中各取一字得名。湖塘镇原勤华、勤胜、圻舍三村合并后取名“三勤村”,既保留了原有的部分村名,又把象征美好寓意的“勤”字留下来,用这一“最优解”,体现了人们对质朴且美好品质的向往。

  有些村镇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建筑,经过沉淀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成为生活于此的一代又一代人的独特文化记忆,于是就用这些建筑名代表村镇名称。前黄镇因境内有前黄寺而得名,镇内大成村、高梅村、观咀村又分别得名于大成庙、高梅殿、观咀庵。洛阳镇汤墅村、嘉泽镇西城村村名同样来自庵名。南夏墅九华村因有九龙庵和九条沟,取“九”字。虽然村镇的命名方法有一定规律可循,但由于历史悠久、古籍记载缺失等原因,其文化意蕴需要进一步挖掘考证。这也提醒我们,对优秀的传统文化一定要保护好、传承好。

从孙权赐名到苏轼题泉:走近武进诗意地名

责编: 孙婷婷

苏ICP备10099057号-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10007
版权所有 武进区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19-8657103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