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超市和农贸市场里,已经有刚刚采下来的而且是浸泡在水里的新鲜碧绿的粽叶卖了,水淋淋地捞出来给你一称,每斤卖七八元。而我家包粽子用的粽叶,都是自己采摘的。
还记得到江滩芦苇塘或河岸边采粽叶的情景,第一次是2001年,到在以前叫圩塘镇如今叫春江镇(现属新北区)北面不远处的长江边上采粽叶。还有一次,五一劳动节值班,下班回家路过武进国家高新区的津通国际工业园围墙南面的洼地,看到一大片郁郁葱葱的芦苇,就顺便采了些。在浙江的金华、绍兴,以及杭州奥体中心8万人体育场东北角的七甲闸河等地,都留下过我采粽叶的身影。
2009年我在深圳大运中心6万人体育场工作,工余散步经过龙岗区的郊野路边洼地,也看到长着不少的芦苇。2016年出差去贵州的榕江县城,但见县城东边一河道上也长着一簇簇零星的芦苇。2017年又在石家庄国际展览中心项目工作,那里的大平河、洨河等地的湿地公园里,亦长着大片的芦苇。2020年又去了广州足球公园项目,从广州南站出来,往南步行约两公里,征用待建设的野地里长着三米多高的芦苇,其叶片更长更宽大。可见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只要有水,就有芦苇的踪影。采集来粽叶,包出的粽子不仅是中华传统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承载了人们对屈原的纪念,传递着爱国的情怀。
采粽叶也要点小技巧的,不能采太老或太嫩的叶子,在包粽子扎细绳的时候,只要略一使劲,这些叶子就会开裂甚至断掉。所以采粽叶时,一般都是选取芦苇中段不老不嫩的叶子。当你身处江边或河滩软土上,钻进三四米高的芦苇丛里,四周静悄悄的无人打扰,采粽叶绝对是个休闲放松的开心事,但应注意苇塘深处是否有淤泥软土?类似于沼泽地,如果不慎陷入,恐会发生危情。
记忆中最有趣的采粽叶经历发生在绍兴。那里除了长有芦苇,旁边的灌木带竟然还有一蔟一蔟的野豆荚,我挑老的豆荚剥开一看,里面的小红豆比超市里卖的红赤豆小一点,豆子呈长圆形,颜色更为紫红。我采了一捧去问了旁边正在种菜的老伯,他说:“这个叫野赤豆,很好吃,我们也采了吃过的。”那段时间,我经常拿个袋子一边散步一边采摘野赤豆。有次不知不觉走进了一块野僻的坟岗地,举目四望空无一人,夜色将近,不禁有点毛骨悚然了。如此这般连续地采了好多次,积少成多,一称,哈哈,有将近10斤啦!用野赤豆及洁白糯米包成的粽子,确是端午时色香味俱佳的自制美食。
20多年来,随着城乡的建设和发展,芦苇生长的地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远在他乡,杭州市滨江区七甲闸河边,建成了8万人体育场;深圳市龙岗区那一大片高低起伏的荒郊,建起了深圳大运中心6万人体育场、运动员公寓和新闻媒体中心。在常州,津通国际工业园南边的那块芦苇地,现代化的工业厂房和办公大楼拔地而起;春江镇北的那一段曾经长过芦苇的长江边,即将建成的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将成为连接长江南北的重要过江通道……而芦苇,依然在风中轻轻摇曳,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江湖河边的土壤多么贫瘠,它总是能顽强地生长,强大的生命力和坚韧的品格令人动容。
“未经许可 严禁转载”
采粽叶散记
责编: 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