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天气:

您当前的位置 :  > 品质生活 > 副刊 > 正文
民国报业版图里的武进记忆
来源:武进日报 作者:大志 日期:2025-05-14  报料热线:86050111

  百年前,在那个收音机、电话还没有普及的年代,一张张油墨飘香的报纸,成为连接市井百姓与广阔世界的桥梁。从茶楼掌柜的时事闲谈,到绸庄伙计偷藏的进步副刊,再至乡绅书桌上反复圈点的市政纪要。这些泛黄的纸页,承载着整座城市的集体记忆。

  在民国报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武进作为江南文化重镇,也形成了官商并立、多元共生的报刊生态。现遴选数种具有代表性的珍稀报刊,勾勒出那段鲜活动人的武进传媒记忆。

  《武进晨报》

  《武进晨报》是由武进晨报社编辑出版的综合类刊物。该社设有董事会,由徐菊溪等7人组成。其下有经理和社长,分别为屠绍先和林俊保。该社的编辑主任为朱牟厂,发行主任为张鸣中。此外,该社还有法律顾问和医药顾问。该刊创刊于江苏武进。至于其创刊时间,据该刊《民国廿四年新年特刊》中的《本报艰苦奋斗的经过》提到在该文写作之时,该刊已创刊两周年有余,而该文写于1935年1月1日,所以可知该刊创刊于1932年,其具体日期则不详。该刊的出版周期和停刊时间以及原因亦不详。

  该刊设有言论、专文、文艺、随笔、题字和书画等6个栏目。言论和专文两个栏目主要刊载论述性的文字,如言论中的《农村经济崩溃的局部救济》、专文中的《行政警察实施公共卫生之我见》。文艺和随笔两栏是文学作品,书画栏则刊载了许多书画作品,同时还有艺术家的简介。此外,该刊中还有大量的广告。

  《武进商报》

  《武进商报》于1927年5月3日由原被国民党县党部通令停刊的《新武进》和《商报》同仁联合重新申请出版,商界巨子钱琳叔、郭次汾等集资创办,县商会文牍(即秘书)郭文轨任社长。其取名“商报”,意味着是商界的报纸,是商界的舆论工具。

  该报初创时为对开四版一大张,统体以老五号字付排。一版为整版广告;二版为国内外时事新闻;三版为本埠新闻,下方辟市场商情动态;四版上半版为“俱乐部”副刊,由文坛耆宿董絸庵主编。出版不久,即开始改革版面,打破过去一律以通版横线等分成若干栏、各类文字均在各栏中按自右至左自上而下顺序排列、标题几乎均为单行的传统模式,文字开始有长短栏之别,多行标题逐渐增多;新闻开始以标题大小和安放位置区别主次,文体用白话的增多,并开始采用新式标点,但仅有逗号和句号两种。

  《武进月报》

  《武进月报》是一份民国初期行政综合性刊物,该刊刊登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对于研究民国时期武进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

  1918年创刊于武进,月刊,属行政刊物。该刊由武进县商会和市公益事务所编辑,商务印书馆印刷制造厂印刷,武进县商会和市公益事务所发行。停刊时间和原因不详。

  该刊刊登武进市政纪要、县事纪要、工商要闻和调查报告等,报道地方学务、市政、工商等方面的大事、要闻。具体内容设置有固定的栏目,主要分为“论说”“市政纪要”“县事纪要”“工商要闻”“文苑”等栏。其中,“论说”栏主要载有一些长文评论,和现实关联较紧密;“市政纪要”栏主要是市区内政府各部门日常办理的具体事项活动及地方市政建设方面的具体公文和报表;“县事纪要”栏载有地方学务、市政、工商等方面的大事,内容几乎涵盖了县里的大小事;“工商要闻”栏介绍地方工商行业近来发展状况;“文苑”栏载有一些文学作品、诗词鉴赏等,内容题材广泛。

  《武进中山日报》

  1927年3月20日,北伐军队——国民革命军17军进驻常州。当时,国民党县党部创办《武进民报(临时刊)》,由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人王真、杨锡类等人执编,大力宣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发行8期后,更名为《武进民国日报》。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该报被国民党右派接管,于同年7月1日改名为《武进中山日报》,由李守之任社长,知名作家李渺世担任总编,副刊名“短炬”。1937年11月武进沦陷前夕停刊。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武进复原委员会接管汪伪政府的《武进日报》,于1945年9月1日复刊《武进中山日报》,由吴敬恒(吴稚晖)题书报头,社址设在半山亭4号,出版至1949年4月武进解放前夕终刊。此报停而又复,先后共出版13年多,为民国时期武进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

  《武进新闻》

  《武进新闻》由原《武进中山日报》记者范拜竹创办,创办日期不详。范拜竹的妻子是电影明星范雪朋,该报因而在沪、常等地小有名气;副刊“快哉亭”由张松庵编辑,文稿适合小市民口味。七七事变后,该报大量刊登抗日救亡稿件,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民声日报》(武进)

  《民声日报》创刊于1939年5月6日,由归侨黄振志、何敬捷、施华德、吴慕容、叶非英等发起创办。最初报名为《民声报》,翌年改为《民声日报》,报头由当时的国民党政府立法院院长孙科题写;以“沟通侨情、为侨服务”为办报宗旨,是一张以发行于菲律宾等海外华侨社区和沿海侨乡为主的民间报纸,到1949年9月2日终刊共出版发行1400多期。社长何敬捷兼发行人,董事会由菲律宾的35位有名望的侨领组成,设立总代理,负责在菲律宾的发行事宜。

  常州档案馆馆藏一版《民声日报》(武进),上面有不少武进的广告等内容。其中一张报纸为1949年编印的《民声日报》,也是常州档案馆收藏的民国时期最晚的老报纸。

  《太湖报》

  抗战时期,武进、无锡、宜兴是新四军在江南开辟的重要敌后战场,由新四军第六师部队驻防。这里既有日军的“大扫荡”,又有国民党军队的“大清剿”,新四军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既坚持敌后游击战,又广泛开展抗日民主运动,为争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太湖报》由无锡、宜兴、武进抗日武装编印,每5日发行一期,手工刻版油印,二四开版。武进档案馆藏有1941年5月6日第14期《太湖报》,共有3张,一张为阅读版,二开四版,另外两张为张贴版,二开二版,可以张贴。主要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开展抗日、开展民主运动的情况,以及抗日武装的工作动态等,是研究太湖地区抗日战争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新武进月刊》

  地方政府刊物,创刊于1934年,出版周期和停刊时间以及原因不详。该刊旨在共同协助,使任事者不致灰心;共同指导,使任事者有所避循;共同监督,使任事者有所警惧。设有弁言、讲义、附录、会务等版块。文章有《三民主义与合作运动》《农民银行之组织及使命》《江苏省合作社暂行条例》等。

  “未经许可 严禁转载”

民国报业版图里的武进记忆

责编: 孙婷婷

苏ICP备10099057号-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10007
版权所有 武进区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19-8657103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