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天气:

您当前的位置 :  > 品质生活 > 副刊 > 正文
重读《围城》: 在“城”内安顿自己
来源:武进日报 作者:王紫瑶 日期:2025-05-16  报料热线:86050111

  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是我最喜欢的文学作品之一,初读时没有太多的感受,只觉得方鸿渐是个可笑的“假博士”,故事里的人物也都带着几分滑稽。近来重读《围城》,隐约感受到字里行间的苦涩。钱钟书在小说开篇就点明主旨:“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方鸿渐的一生都在不断逃离。他先是逃离包办婚姻,继而在感情中辗转:在回国的船上遇见鲍小姐,觉得新鲜,上赶着追求她;到了岸上,又觉得苏小姐好,觉得她温柔聪慧;后来遇到唐晓芙,便觉得前两个都不足道了。在与孙柔嘉结婚后,更是在逃避婚姻中的种种问题。在学业中他从伦敦逃到巴黎再逃到柏林,在职业选择上又从银行逃到三闾大学,从三闾大学逃回上海,或许后来还会逃去重庆。并且,他总能找到看似合理的借口:逃婚是因为包办婚姻不自由,辞职是因为学校环境太复杂,离开唐晓芙是因为自尊心受伤,却始终不敢直面真正的困境——自己。

  方鸿渐受丈人资助留学,他“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涉猎文学、哲学等多种学科”却“心得全无”,最后在父亲和丈人的两面夹击之下购买了个克莱登大学的假博士文凭。这种行为固然可笑,作为读者的我又何尝不是困在相似的情境中?七岁进入校园,从小学读到大学,小升初,中考,高考,一关一关地过。“上了大学就好了”,天真的我真的相信上了大学便轻松了,直到进入大学才发现,原来一切才刚刚开始。就业压力之大,竞争之激烈,让我变得迷茫焦虑。有人说,本科毕业得找工作,研究生毕业得找工作,博士毕业还得找工作,不如直接工作反而少走弯路。

  方鸿渐伪造学历除了骗过自己的父亲和丈人,没有获得此外任何的东西,这样有何意义呢?我们也一样,更应该考虑的是自己想要什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而不是像方鸿渐一样总是在逃离。他渴望被爱却害怕受伤,追求成功却不愿付出,向往自由却逃避责任。逃避解决不了问题,或许该停下脚步好好思考:我们在逃避什么?是外界的压力,还是内心的恐惧?是他人的期待,还是自己的欲望?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知识,是财富,还是去爱自己,爱这个世界?

  人们总是习惯于美化未曾走过的道路,向往着远处的风景。然而,方鸿渐的每一次逃离都是徒劳无功的,他从未真的逃开。他以为找到了新天地,不久又会感到四面都是围墙,于是往回逃,或者逃到别处去。但这些围城并非他人所筑,而是他亲手所筑的,是他的虚荣、软弱、自欺欺人共同构建了这围城。

  《围城》写于上世纪,却精准预言了当下人的生存困境。围城之所以为围城,不在于城墙高低,而在于人们总幻想墙外更好。其实山那边还是山,变的只是我们的想法。我们该认清生活并不完美,学会在“城墙”内安顿好自己,过好当下的生活。这,也许才是走出围城的起点。

  “未经许可 严禁转载”

重读《围城》: 在“城”内安顿自己

责编: 孙婷婷

苏ICP备10099057号-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10007
版权所有 武进区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519-8657103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25号